TMGM外汇官网登录

告诉你真正有价值的股票交易技巧

TMGM

一、蓄之既久,其发必速

如果价格连续多天在一个狭窄的幅度内升降 ,在图表上形成一幅有如建筑地盘布满地基桩的图景,习惯上称之为密集区,亦即专家所说的技术支持区 ,这个密集区一旦向上至倾向下突破,就会造成一个烈焰冲天的升势或水银泻地的跌势 。参与期货交易,一定要留意这样的机会。

为什么密集区的突破会有这样强劲的冲力呢?古云:“蓄之既久 ,其发必速”。好比火山,炽热的岩浆和坚硬的地壳进行力的较量,压抑愈久 ,积聚的能量越大 ,一已爆发,轰夭动地 。在密集区形成过程中,多空交战 ,争持激烈。由于幅度狭窄,不管做多头还是做空头,在密集区都无利可图 ,失去平仓的意义。因此,未平仓合约必定越积越多 。大户或是积极收集,或是伺机派发。密集区横向发展 ,晴朗的地平线上孕育着风暴,平静的海面下翻腾着暗流。密集区沿着时间坐标拉得越长,向上或向下的爆发力就越大 。

当密集区终于打破均势 ,向上冲或向下泻时,有三种力量为这个脱出盘局推波助澜:第一,在密集区部署己久 ,交易者得势不饶人 ,猛加码,乘胜追击;

第二,在密集区形成期间坚持观望的交易者见走势明朗化 ,马上跟风,顺市而行;第三,在密集区看错方向的人 ,一部分会止损认赔,技术性买入或卖出更令突破局面火上加油 。由于三种力量的结合,致使密集区突破后的走势具有幅度大 、速度快的特点。而且这个幅度 ,速度与密集区在时间坐标的长度成正比。

因为密集区的酝酿需时,等候突破要有耐性 。如果在密集区未知向上或向下突破时贸然入市有如赌博,拖下去又会不耐烦 ,觉得师老无功,到一片麻木时,忽然大市向相反方向发展就大祸临头了。倒不如首先坐山观虎斗 ,以逸待劳 ,下好限价指令单,突破了盘局才顺势去追。

二、成交量牵制价格走势

供求、经济 、政治等基本因素,无疑是影响期货价格的主因 。但归根结底 ,决定涨跌的力量,还是来自市场本身的买卖活动。再轰动的利多因素,如果不入市行动 ,行情就不会狂升:再重大的利空消息,假若没转化为卖压,价格便无由暴跌。而买气和卖压的大小 ,透过每日成交量和价格涨跌幅度得以反映 。量价分析,实质是动力与方向分析;成交量是动力,价格走势是方向。

根据量价分析的一般原理 ,价位上升,而成交量大增,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 ,表示升势方兴未艾;价位仍升 ,但成交量渐次缩小者,意味升势已到了“曲高和寡”的地步,这是大市回头的先兆;反过来 ,价位下跌,而成交量大增,“墙倒众人推” ,显示跌势风云初起;价位续跌,但成交量越缩越小,反映跌势已差不多无入敢跟了 ,这是大市掉头的信号。

走势并没有主观上的顶或底 。所谓顶和底,是由市场买卖活动客观形成的。所谓底,是由交易者的整体信心亦即人气决定的。假如价格走势创了天价而成交量又创了天量的话 ,说明大量交易者入市,而且强烈看好后市,“天外有天” ,天价必然很快被刷新 。量价分析不能是今日与昨日的简单对比 ,这样就看不出它的延续性 。必须对一周来、一个月来、三十月来的量价互动资料作详尽评估,由量价变动的过去看它的现在,结合它的过去和现在分析它的未来。同时要明白:成交量的增加或减少不会改变价格波动的方向 ,而仅仅会加剧或缓和价格的上升或下跌。由于每一笔交易包括买与卖,成交量就是买卖合约的总和 。成交量大并非指买的人多或卖的人多。升势只是说明买方愿以高价成交,跌势只是表示卖方愿以低价成交。动力与方向是两回事 ,不能混淆,只有这样,量价分析才会为我们对后市的预测带来具建设性的启发 。

三 、行情反复时的对策

我的朋友夏海首席分析师说:期货走势 ,并非时时都是:一边倒的大升势或大跌势。介乎于一段升势与跌势之间,或者两段升势之间,或者两段跌势之间 ,常常会出现一段反复起落的行情。所谓反复起落,是指价位徘徊于一个狭窄区域,接近上限就回跌 ,碰到下限又翻涨 ,来回穿梭,横向发展 。从图形上看,颇像手风琴的琴箱 ,故此又称“箱形走势”。

反复起落产生的原因,是市场上没有明显的利多或利空消息,行情失去单向发展的明朗依据 ,无论是买家或卖家基本上下作长线投资,只做短线炒作,双方处于拉锯状态 ,你来我往,谁也占不了上凤。我的学生中球地培训许多学员刚开始,习惯于单边市的行情 ,一条直路走到底,遇着反复起落行情,往往被“左一已掌 ,右一巴掌” ,打得天旋地转,头晕眼花 。

在反复上落市中买卖的指导战术是走短线。因为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并不大,而且一到上限就掉头向下走 ,一碰下限就回头向上扬,获利机会一纵即逝,一定要见利就收 ,一贪就会赔钱。具体对策是:判断了是一个反复上落市之后,接近下限就买入做多头,涨到上限就平仓卖出 ,并反手做空头 。再跌至下限,又平仓平仓,并反转做多头 。

这样一种战术 ,强调机动与灵活。一到上限或下限就要马上转向,否则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。故此,可以下套单 ,入市之后 ,平仓单,反转的新单要立即下,“到时再说”是赶不及的 。在此必须指出 ,反复上落市是一种暂时状态,向上突破或向下突破迟早会出现。所以,走短线时也要注意设限止损。买入之后 ,跌破下限就投降;卖空之后,冲过上限就认赔 。其实,最好的做法就是忍住不做。反复上落市不要做 ,等向上突破或向下突破才去追。问题是:你有这份耐性吗?

四、利用技术性调整做短线

期货市场中,再凌厉的升势也不可能一口气冲上顶,再惨烈的跌势也难一条直线落到底 ,中间必定要经过盘整 。盘整了才能开展新一波的涨或跌。这个盘整,术语上称之为技术性调整。

技术性调整是由三种力量造成的:一是部分有浮动利润的交易者作获利平仓,技术性买盘或卖盘使大市受到反方向的压力;二是部分有浮动损失的交易者采取平均价战术 ,加死码 ,使走势出现曲折;三是有人觉得“这一波已经差不多”,实行短促突击,亦对价位有所冲击 。  技术性调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走短线的机会 ,通常这样的一次调整,等于前一段升幅或跌幅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。把握得住,利润亦相当可观。

技术性调整的出现亦是有信号可寻的 。例如在上升势中 ,连续三日拉出红线,但一根比一根短,涨幅逐日递减;或者连涨多日之后 ,来一个高开低收,拉出一根有上影线的黑线,这些搬是表明升势将要调整的信号 。反过来 ,在下降势中,连续三日拉出黑线,但一根比一根短 ,跌幅逐日递减;或者连跌多日之后 ,来一个低开高收,拉出一根有下影线的红线,这些都是显示跌势将要反弹的预兆。趁着升势出现调整时做空头 ,或抓住跌势出现反弹时做多头,合乎顺市而行的原则。甚至前一阶段已捉住了升势或跌势的机会,又趁调整之局反卖或反买 ,那就可真达到“既摘西瓜,又捡芝麻”的最理想境界了 。   

利用技术性调整作买卖只能做短线,绝对不能太贪 ,一般情况下,调整最多达到百分之五十的幅度时,就要当它结束了。因为即使是“平均价战术”的运用者 ,到了这个价位,大致和局,他们都会赶紧平仓离场。你太贪不走 ,行情一掉头重回大方向 ,就变成“贪芝麻而丢西瓜”了 。

无论是涨势过程中还是跌势过程中的技术性调整,都不意味大方向的改变,出现调整时大市的基本因素没有变 ,市场人气在战略上没有变,图表趋势在整体上没有变,因此调整是暂时的。拳头往后一缩 ,是为了更有力地向前打出去。这是我们利用技术性调整做短线操作时应该清醒记得的 。

五、注意单日转向的信号

没有只涨不跌的好市,也没有只跌不升的淡市。涨跌交替出现是期货走势的基本规律。但涨跌逆转却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演变:一种是大方向的改变,大升势转变为大跌势或者大跌势转变为大升势 。这种转向 ,通常以双顶或双底 、三次到顶或三次到底 、头肩顶或倒头肩底、大圆顶或大圆底等形态为标志,属于大动作,一般需要三个星期到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去孕育。

另一种是技术性调整 ,即大涨中出现小跌或者大跌中出现小涨。这种转向,通常以一条高开低收,很多时带有上影的黑线;或者一条低开高收 ,很多时带有下影的红线为标志 ,属于小动作,在一个交易日内完成,所以称之为单日转向 。获利回吐是产生单日转向的主要原周 。一个大的涨势或大的跌势 ,往往由几个小的升浪或跌浪组成。涨跌一段就回吐一下,消化之后再来下一波的涨跌。在每一个小的升浪的顶或小的跌浪的底,比较集中 。平仓性卖出或平仓性买入便造成单日转向。

单日转向的最特别之处 ,是它的开市价和收市价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,连涨多日后再跳空开高或连跌多日后再跳空开低,是单日转向的第一个特点。这一点对于持续多日的急促升势或跌势具有延续性 ,可以说是“承先” 。开高之后拥有浮动利润的买家,纷纷趁高出货套利,将市价推低 ,与前一段升市方向相反,形成当日是由升转跌;或者开低之后拥有浮动利润的卖家,纷纷趁低补仓平仓 ,把市价抢高 ,与前一段跌市方向相反,形成当日是由跌转升。这是单日转向的第二个特点。这一点对于接下来的几天技术性调整的小跌或小涨具有指示性,可以说是“启后” 。

单日转向出现后 ,随之而来的调整幅度,一般相当于前一段升幅或跌删百分之三十至五十。相对于期货合约保证金而言,着把握得到 ,利润颇为可观。因此,在一轮急升或急跌之后,就要留意是否有单日转向的迹象出现 。在单日转向的局面将要确定 ,即临近收市时去做空头或多头,往往可以赚到往后数日的跌幅或升幅。

六、把握“头肩顶”的良机

作为涨势与跌势的转折点,头肩顶是比较可靠的下跌信号。弄清头肩顶的形成规律 、形态特点及相应买卖策略 ,不仅可以把握重要的卖空良机,而且,在相反情况下 ,也可根据倒头肩底的上升信号 ,抓到明朗的多头机会

所谓头肩顶是这样形成的:承接前一阶段的涨势,走势升至A点开始回落;跌至B点得以站稳;又是一轮升势,超越A点价位 ,以C点为该升浪的顶,然后又回跌,滑至与B点差不多的水平 ,在D点站住,又回头向上,升至与A点相差不大的价位 ,在E点止步,接着就掉头下挫,当跌破B与D两个低点拉成的颈线 ,整个下跌趋势就形成了 。这样一幅图形,三个高点,中间最高 ,恰似一个人的头 ,两侧较低,好比两个肩膀,所以按形象称为“头肩顶” 。

第一 ,头肩顶是在升势中产生的。当右肩未出现时,光看左肩和头,却是“一浪高一浪”的涨势。即使在左肩买入 ,到头顶的价位,仍是形势大好;第二,从头顶回落 ,掉头再上,至与左肩相近的价位后再急转直下,右肩就成形了 。这时 ,在一头两肩区域买入的合约变得无利可图巨出现浮动损失;

第三,走势跌破颈线时,因为整个头肩顶是以颈线为底的 ,破了颈线 ,头肩顶区域的所有多头台约均被一网打尽,无一幸免。空头乘势落井下石,多头纷纷止损认赔 ,令跌势加剧。   

一个头肩顶的形成,是为一次大跌势打基础 。由于一场大战役,策划需时 ,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左右,将近四十个交易天才可以孕育成型。而跌幅至少相当于由头顶至颈线的距离。  当左肩和头出来后,如果我们怀疑可能是一个头肩顶 ,可以去做空头 。但要设限止损,升破头顶就投降。因为已证明是一浪高一浪的升势,根本不是什么头肩顶。当右肩成型尚未破颈线时;我们亦可估计走势会破线而抢先去卖空 ,但亦要设限,回头升破右肩的顶部就止损离场,因为发展至此 ,已表明走势并非是真正的头肩顶 ,只是一个引人做空头的假动作 。这陷阱可别遇上!